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工作 » 发展规划

安顺市“十三五”水运交通发展规划

日期:    点击量: 次   字号: [ ]   视力保护色:

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共贵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发展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文明交通和廉洁交通战略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技智能为支撑,以发展现代化水运为目标,加快全市水运发展步伐,充分发挥水上交通运输优势,构建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水运体系,全面提升水运服务全市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为安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水路交通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规划旨在制定安顺市水运运输系统的综合发展规划,内容包括航道布局、港口布局、水运旅游以及支持保障系统发展等,以促进安顺市水运整体发展,建设安顺水运,发挥安顺水运优势。完善安顺现代化交通网络体系,建立符合自身和时代要求的发展路线。水陆联运系统的完善,将共同促进安顺交通快速、高效、稳定、全面的发展,加快安顺市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支持保障。

基本原则

一、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原则

水路交通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省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的指导下,与贵州内河水运规划、地区旅游发展规划相协调;与其他运输方式相协调;与水利、水电等相关规划相协调;航道、港口、船舶、支持保障等内河水运体系内部协调。做到统筹规划,整体推进,促进内河运输的整体完善。内河航运建设的规划必须坚持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根据其经济发展水平和条件,以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提高水路交通运输服务效率的质量,拓展水路交通运输服务通达度和覆盖面,坚持水路交通运输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打好坚实基础。

二、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原则

随着水电枢纽的建设,区域内适航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以加快重点库区航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运有效供给能力;着力挖掘旅游资源发展潜力,适应水运客运市场发展需求;解决由于水电开发建设带来移民出行不便的问题,改善库区民生,促进库区经济稳定发展;加快内河水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大力发展与相邻市、县水运联运,努力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合理布局,发挥安顺市水运特点,扩大水路运输能力。

三、创新机制、合力发展原则

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支持和引导,充分调动各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破解水运发展中的资金、土地等难题,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内河水运健康发展。

四、智能化支撑、可持续发展原则

积极推进智能化发展,加强新技术、工艺的引进和适用技术研发、应用,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注重生态环保,注重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十三五”时期,应以国家实施的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为契机,紧密结合保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创新的新形势和我市经济发展纲要与目标,全力抓好“1133+X”工作,即“一提等”:全力配合并协助董箐库区提等升级航运建设工程;“一重点”:重点打造坝草港发展建设及坝草~百层段12 公里Ⅲ级航道建设“;三旅游”:着力建设王二河、邢江河、木城河旅游航道工程;“三库区”:加快推进夜郎湖、引子渡、马马崖库区航运建设工程;“多推动”:采取多种方式推动城乡便民码头和乡镇渡口建设,到“十三五”末,使水运基础设施覆盖我市主要的通航水域。

、具体目标

(一)基础设施建设

以董箐、引子渡、夜郎湖、马马崖航运建设工程为主线,建成一批适应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运基础设施,促进水运基础设施、工农业产业、城镇联动发展,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明确、功能基本完善的水路运输体系;完成王二河库区、邢江河、木城河腹地内的便民码头建设,进一步改善江河沿岸百姓安全、便捷出行条件;持续推进乡镇渡口和渡改桥工程建设。打造“人便于行、货畅其流”水陆联运的运输格局。

(二)水路运输

现代水路运输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水路运输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显著提升,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法规政策、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能力有新的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更可靠、更绿色的水路运输服务。到 2020 年,全市水路货运能力达5.85万吨/年,客运能力达525万人次/年。

三)安全管理和应急体系

完善水上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法制与人才、科技、信息建设,提高事故预防预控水平,进一步完善全市主要通航水域的安全监管与救助一体化体系建设,提高海事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建立项目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加大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督查力度,确保全市水运工程建设领域工程质量可控,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和应急管理平台建设,提升应急管理科技化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到 2020 年,形成对全市内河主要通航水域及重要港口的 CCTV 覆盖,对运输船舶实现动态监控;建立以安全监管救助基地为依托的船舶交通管理(VTS)系统,提高监管系统的应急保障能力。

(四)节能环保

加快绿色循环低碳水运交通建设,更加注重对水运资源的集约利用和环境保护,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市的相关政策,推动节能型、环境友好型水运交通建设

(五)信息化建设

一是以全省水路交通运输大数据平台为支撑,建立我市水路交通运输系统数据平台,实现了市海事局到基层海事航务部门的网络连通,船舶船员船检的信息化业务得以延伸到基层海事岗位,极大地改善了海事业务数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是通过水运项目建设,将信息化建设内容纳入项目建设范畴,水运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进一还有就是步完善。

三是通过水路运政及港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了港口信息资源数据库,收集港口、码头、岸线等港口管理所需基础信息,实现业务数据规范化、模式化,形成航运管理信息网络,既能连接县处(所)航运管理部门,又能与省局进行网络互通、共享信息。

四是完成交通运输行业专网水路交通子网的建设,基层水路交通运输能够借助这条价格相对低廉,保密性强的通道连接到省级交通运输业务网络,为云交通、云水运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人才发展

建立水运行业人才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加强人才招聘与引进工作,建立健全人才激励制度。

“十三五”主要工作任务

一、继续加快推进水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发挥水运运量大、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内河航运,根据《贵州省水运发展规划》(2012~2030)、《贵州省乡镇渡口规划》(2005~2020 年)和《贵州省城乡便民码头发展规划》(2013~ 2030年),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建设、工业发展及布局调整对水运的实际需求,重点推进我市水运高等级航道建设,加强库区航运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董箐、引子渡、夜郎湖等库区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乡镇渡口和便民码头建设工程。

库区航运工程——完成董箐、引子渡、夜郎湖、马马崖等4个库区航运建设工程。

旅游航运工程——完成王二河、邢江河、木城河等3个旅游航运建设工程。

港口航道工程——完成坝草码头改扩建工程及12公里Ⅲ级航道建设。便民码头工程——完成城乡便民码头30个。

乡镇渡口工程——完成乡镇渡口65道,其中渡改桥15道。

二、尽快建立航道管养机构,确保建有所养,保证水路畅通

航道养护不仅能够保护航道畅通,而且是提高航道服务质量水平保证船舶顺利、安全出行的必要条件。在“十三五”期安顺市需加强对内河航道管理与养护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航道管理体制机制

根据安顺市航道管理与维护现状,结合航运发展的需要,对安顺市航道管理维护机构按下述进行规划:在安顺市地方海事局下设航道管理科,承担统筹管理安顺市辖区内航道的维护工作,同时在航道管理科下设立5个航道站,其职责是对辖区内航道维护进行针对性、具体性管理维护工作,以确保安顺市航道畅通,进一步提高安顺市航道服务质量水平保证船舶顺利、安全出行。为确保航道站的维护工作顺利开展拟将每个航道站配套办公用品2套。

(二)航道管理与维护的主要工作

航道管理与维护不仅能够保护航道畅通,而且是提高航道服务质量水平保证船舶顺利、安全出行的必要条件。“十三五”期应做好以下工作。

◆航标的管理与维护

航标作为航运中重要的指示设施,航道标准尺度在船舶定位、航行方向和航行阻碍物警告信息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保证助航标志、标牌的正常是航道建设的基本。

◆整治建筑物的管理与维护

在加强航道稳定能力,扩宽航道尺寸和减少航道淤积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的是整治建筑物,这类建筑物在航道运输中还起到了导流、导沙、固滩和护岸等作用。建设和养护整治建筑物的过程中,工程投入不大,而且对生态环境和天然水文情势影响不大,因此,在内河航道养护中,加强整治建筑物的建设是极其有必要的。

◆淤积河段的管理与维护

对淤积河段的管理与维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材料,但能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维护航道水深,避免航行船舶搁浅。

航道基础设施的维护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问题,才能够真正的把已建的航道管理与维护好,保证船舶航行所需要的航道尺度,提高航道的运输能力。

三、全面提升水路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构建完善的水路客运服务网络,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十三五”期,为更好加快安顺市水运运输转型发展,建立健全、完善的水运运输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安顺市辖区内以库区航道和山区航道为主,沿江(河)百姓因受陆路交通的影响,出行、走亲访友十分不便。水路运输网络的建立是以便于民、利于行为目的,是服务于流域内百姓出行、游客游玩安全、舒适的基础建设,建立完善的水路运输服务网络,进一步提升我市水运整体服务水平。

一是建立农村客运财政奖励制度。加大政府对农村客运的投入和补贴力度,对客流不稳定、实载率低的农村客运船舶进行扶持,推进农村渡船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农村老旧渡船更新改造,提高农村客运通达深度和安全水平。

二是建立旅游航道客运精品服务网络。整合旅游航道与旅游资源,实现两者的有效对接和良性互动。加强旅游客运船舶市场监管,转变运行机制,优化船舶运输发展环境。强化旅游客运公司化管理、集约化经营,不断完善旅游船舶经营网点,打造旅游航道客运精品服务网络,满足游客高品质、个性化的运输需求。

三是稳步推进区域间水路客运统筹协调发展。支持并规范引导水路客运经营者在节假日、春运等高峰时段跨市、跨区域的互助合作或运力调剂;四是加强水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服务衔接。加快完善水路旅客集疏运服务网络,促进水路班线客运与城市旅游和公共交通等客运方式的有效对接,积极发展旅客联程运输。

(二)提升货运组织化水平,服务现代物流发展

一是创新水路货运发展模式,提高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大力发展新型货运组织方式,大力发展各种专用运输,试点发展集装箱运输、滚装运输、多式联运、定班定线的货物运输。加快发展标准化程度高、自重轻、承载量大、安全性能好和能耗低的货运船舶。

二是着力培育重点货运物流企业,全面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大力培育龙头和骨干货运企业,从市场准入、船舶更新、技术改造、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水路货运企业转变经营理念,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组织管理手段,为用户提供集运输、仓储、包装、加工、配送等为一体的综合物流服务。

三是促进重点水路货运企业向物流服务商转型。在全县开展重点水路货运企业物流转型培育工程,引导水路货运企业转变经营理念,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组织管理手段,为用户提供集运输、仓储、包装、加工、配送等为一体的综合物流服务。促进货运企业加强与生产、商贸企业的合作与联盟,拓展一体化物流和供应链集成等高附加值的物流服务。引导和规范货运代理、无船承运人等运输组织的发展,鼓励拓展现代物流服务。

(三)加快港口码头等站场建设,提升集约化组织与服务能力

一是加快城市旅游水路客运码头规划和建设,提升水路客运品质。在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旅游水路客运码头规划和建设,打造城市水路客运旅游线路。

二是加快推进农村便民码头建设,实现农村水路客运与其他客运系统在站点功能和布局上的衔接。

三是优化港口码头布局。推动货运码头与物流园区统一规划建设,并与地方规划的产业园区、商贸口岸、贸易市场的有效对接,提升集约化组织与服务能力。

(四)发展水运现代物流,优化发展对策

水路运输是物流的基础环节和依托载体之一,目前安顺市水运发展主要存在港航基础设施薄弱、运输组织集约化程度不高、多式联运发展滞后、港口枢纽功能不强等突出问题。加强港口集疏运通道建设,是畅通物流的基础前提。应坚持规划先行,结合国家和地方铁路网、公路网规划,加强港口集疏运体系专项规划工作,并将其纳入安顺市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统一实施。同时,提升重点港区疏港道路技术标准,大型港区实现高等级公路或高速公路连接,铁水联运功能较强的大宗散货和集装箱港区实现港站直达。加快多式联运和港口物流发展,是畅通物流的关键。发展多式联运,有利于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益,进一步降低综合运输成本。发展港口完善仓储设施、优化口岸环境、拓展物流功能,支持港口与临港工业园区、后方物流园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有效对接,鼓励将港口纳入现代物流园区发展示范项目。加快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是畅通物流的有力支撑。应全面推进数字航道建设,提升物流信息综合采集和服务水平。加快航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试点工程建设,加强开放港口交通电子口岸建设,推进跨地区、跨行业物流平台间的有效对接。优化水运业现代物流发展对策。

(五)完善港口码头集疏运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码头功能

集疏运公路是航运发展的基础,是码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码头实现与腹地内重要城镇、重要产业基地以及后方交通干线或运输站场等相连接的对外集疏运公路通道。码头的进港公路与腹地内的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重要县乡公路等共同构成港口集疏运公路网络。实现全市水运与公路、铁路等其它运输方式旅客运输的零换乘和货物运输的无缝衔接,实现重要码头通达干线公路,停靠点与等级公路互通,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为安顺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优质、高效和有竞争力的运输服务。本规划以库区、河流航运建设工程为主,因此未对库区、河流航运建设工程中停靠点的集疏运公路进行具体研究,但仍需考虑停靠点与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和乡村路的结合。

(六)运输市场培育,规范运输市场

十三五期,将着力打造具有时代、民族特色的水运运输市场,在服务安顺市水运的同时与相邻市(州)水运运输联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水路运输,水路运输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同时需要建立一个健全、规范、健康的水运运输市场。水运市场的培育需要政府、各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共同建立、共同制定、共同发展。

四、加强水运交通安全与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一)加强水运交通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一是建立水上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水上交通安全责任体系、安全生产法规体系、源头控制体系和宣传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安全监管,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安全生产责任,提高现场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

二是强化依法治国,加强安全法制与人才、科技、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安全监管能力。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科学执法能力,全面推进海事监管依法行政;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组织和人才保障。按照整合队伍,提高效益的原则,合理配置海事执法资源,推进海事执法队伍正规化、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化水平;加强安全监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海事安全监管能力。优化海事监管力量布局,在水运主通道、重点监管航段建设安全监管基地、基站,配备安全巡逻艇、救助艇等设施设备,提升监管能力;加强科技信息化建设,提升海事公共服务能力。实现对全市水域监管全覆盖,在较高风险水域形成人力巡航与电子巡航相结合的水上安全监管体系。

三是加强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管理。加强工程施工现场监管,积极推行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实现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化、场容场貌规范化、安全管理程序化,积极推进平安工地平安工程建设。

四是加强水运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管理。严格按照工程建设程序组织项目实施,严格按照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进行工程质量管理,注重事前控制,强化事中控制,严把工程质量关,杜绝工程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的发生,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

(二)落实水上交通安全责任体系

安顺市境内水运资源丰富,水上安全监管工作点多、线长、面广,任务繁重,针对境内水上交通安全管理难度大的状况,本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思想,推行市调、县管、乡包、村落实的安全责任体系,确保了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的稳定。市调是指市委、市政府统筹全局,把水上安全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统一制定相关政策,统一安排部署,统一组织集中整治活动,统一分解各项安全指标,统一督促检查。县管是指海事、航务管理部门,依据市委、市政府等部门对辖区内水上安全管理工作的安排积极配合,加大对辖区内库区、河流进行监管。乡包是指涉及水上交通安全的乡镇由乡镇人民政府为主,对本辖区的水上交通安全实行包干负责制,对境内船员进行宣传教育,及时汇报、排查化解本乡境内一切水上安全隐患,对境内港埠企业进行登记、服务、监督等工作。全县涉及水上交通安全的各个乡镇均成立水上安全领导小组,由乡镇长担任组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的副乡镇长任副组长,为主要责任人。同时,设置一名专职水上安全监督管理员,专抓水上安全工作。安监站站长为领导小组成员,为直接责任人。村落实是指生产村组切实对本辖区域内水上交通安全要求逐渡、逐船、逐户落实到位。村组是最基层的群众组织,对水上交通安全状况最了解最清楚,因此,各村设有安全监管专干,专干平时的工作就是负责抓源头管理,查隐患,抓整改,随时向乡镇船管员汇报,负责联络、协调各船主之间矛盾纠纷。

(三)完善水运安全生产法规体系

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应以《宪法》为根本,以《安全生产法》为核心,以安全生产的基本法律制度为骨架;从安顺市自身情况和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以控制重大、特大事故为重点,抓住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配套法规;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根据实际需要,发扬创新精神,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学习借鉴国外、省外经验,尽量与国际劳工公约接轨,以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强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执行与监督,加强安全法规培训与宣传,提高法治水平,共同构建安全生产法规体系。

一是加紧制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首要的是在宪法中增加公民生命权的规定。把生命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在宪法中加以确认,体现对公民生命权这一至高无上的人权的应有重视。其次,进行三项配套立法工作。一是《高危企业生产安全许可证管理办法》,以把住市场准入关,从源头上防止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进入市场;二是《伤亡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以规范事故救援和查处工作,提高效率;三是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三同时(安全生产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实施办法。

二是尽快编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有安全生产法规体系中已经不再起作用,或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法规必须进行修改。及时修订水利的安全生产法规,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并对所有涉及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进行编纂,形成安全生产法规体系更新机制。

三是发扬立法民主,加强立法调研。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过程中,要加强立法的前期调研工作,吸收工会参与,广泛听取意见,深入调查研究,使立法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减少立法理想化色彩,避免法律法规做出了规定,但法律关系主体却因客观条件限制而难以执行的情况发生。

四是增强法律法规的系统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做好拟制定的法律法规草案及规章的可行性论证,准确把握党的政策和有关法律规定,实现安全生产立法决策的科学化。首先,应克服法律条文过于原则性的倾向;其次,既要重视实体法的立法工作,也要重视程序法的立法工作;第三,立法中还要注意保持法律规范的完整,既要规定行为模式,也要规定法律后果。

五是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立法经验和立法成果。经济发达地区在安全生产立法方面均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尤其是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应当加强安全生产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完善安顺市安全生产法规体系。

六是重视安全生产法规的引导制约作用,运用法律法规搞好宣传教育。关键要做好法律法规制度的落实,一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不但要落实好各种监督制度,还应明确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权利义务,保证监督功能的发挥。二要坚持从严执法,做到赏罚分明。执法本身也是一种警示教育。该处理的不处理或处理不当,该罚的不罚或罚之不当,都会损害法律法规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影响法律法规制度功能的发挥,自然也就损害了法律法规制度的教育引导作用。

七是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构建一套完备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行政,有章可循,规范执法,把安全生产监管与监察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依法建立稳定持久的长效工作机制,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使安全生产有可靠的法律保障。

(四)改造水运交通安全设施设备

1)航标的建设和管理

航标是保障船舶航行安全的重要标志,而港口由于航道资源限制、船舶交通流量大等因素使船舶对航道浮标位置的准确性和工作状态的信息需求特别迫切,船舶要求预先知道实时助航信息,以便有更多时间作行为决策,使船舶操纵更加从容,这对水上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航标管理信息化。建立航标管理信息化是当今信息化管理潮流,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管理航标工作,将航标管理各层面集成在同一计算机网络平台,使各部门的日常航标管理工作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工作流程。让航标管理进入信息化管理模式,必须加大思想教育,转变观念,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操作能力,健全航标技术标准库,加强航标报表与技术档案管理等。

二是加快新技术的应用。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已经涉及各个领域,对于航标管理而言,由于船舶的大型化,使得港口本来并不富裕的航道深度和宽度的安全裕度愈来愈小,从而要求提高近程导航准确度;计算机的使用也使得数据库或数据等新技术成为航标管理当局进行管理和维护的重要工具;雷达和雷达装置使用的增多则要求采用雷达反射器和雷达信标来代替或补充传统灯标;这些都表明航标管理应该加快新技术的应用。现阶段可应用与航标管理的新技术包括:自动识别系统(AIS)、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GPS)、电子航标服务信息系统(E-ANSI)、无线电遥测技术等。加快新技术在航标上的应用,便利船舶航行,提高安全性。

三是建立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对航标管理标准化就是要对航标配布、航标检查、航标维护保养实施标准化管理。在现有航标管理法规的基础上,港口航标管理部门应根据自身水域条件状况制定一套完善的、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包括制定各级航标管理机构的管理体制,各级航标管理人员的职责,在不同水域配布航标的配布原则和标准,各种航标的检查、维护和管理标准等。建立标准化的航标管理制度,能够使航标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进入正规化管理的轨道,同时使航标管理体制更加趋于合理,各级航标管理人员职责明确、分工合理;有利于实现航标的集中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从而保证航标的配布、检查和维护的科学化,提高航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在信息管理上,有利于实现航标的计算机管理和组成全国的航标信息网;此外,明确各级航标管理人员的职责,加强人员培训,能提高航标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素质

2)船舶交通管理系统

随着水运量的迅速增加,大量船舶将频繁活动于港口码头和水上交通要道,加之船舶向大型化、高速化发展,使港口航道拥挤不堪,导致这些水域的事故率增加。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essel Traffic Service,VTS)就是其中一个相应的有效对策。VTS 在其覆盖的水域中搜集航路气象、水文数据及助航标志的工作情况和航路交通形势的数据等内容进行数据评估,确保航行安全。

3)船舶遇险安全系统

◆报警:包括船对岸报警(遇险船向某一岸上救助协调中心的报警)、船对船报警(遇险船向附近船舶的报警)、及岸对船报警(岸台向遇险船附近的船舶报警)。

◆通信:通信包括搜救中心通过岸台或遇险船舶、参与救助的船舶、飞机及其他搜救单位之间的双向通信。

◆寻位:遇险船或救生船通过应急示位标或其他设备发出一种无线电信号,便于救助船舶和飞机寻找。

◆播发安全信息:CMDSS系统(包括卫星通信系统和地面通信系统)能提供手段发布航行警报、气象预报和其他各种紧急信息以保证航行安全。

(五)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力度

一是狠抓宣传,进一步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要认真树立和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体现在水上安全管理上,就是必须以保障从事水运生产的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为最高原则,杜绝以危害人的生命与健康去换取物的安全和经济效益的非人道行为。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网络大力宣传安全知识,继续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要进一步加强水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突出抓好水运企业经营人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使水运从业人员在思想上、行为上自觉形成安全生产的意识,大力营造安全生产氛围。

二是转变观念,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实现水上安全管理从事后控制向事前控制的转变,进一步建立完善快速高效的应急救援机制,配备良好的应急救援装备,增加应急体系建设的整体投入。实现由经验型管理向技术型、专业化管理转变。过去,水上安全管理多是凭借规章制度的约束来实现安全管理,但随着当今水运行业的日益专业化,这一传统的管理方式已不适应目前的管理要求,要更多地依靠专业化、职业化队伍来实施有效的监管。管理客体应由船舶个体为主的小安全管理向水运企业的大安全管理转变。近年来发生的较大及以上水上交通事故集中在乡镇、个体运输企业占80%以上。因此,水上安全管理必须适应经济市场化和所有制结构的新变化及事故多发的特点,由过去只注重对大水运经济主体的管理转向对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的管理,尤其要强化对非公有制中小经济主体的安全监督管理。

三是完善机制,督促水运企业提高自我管理水平。督促企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认真履行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层层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实现水运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从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转变。督促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内部生产管理,形成企业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督促企业狠抓隐患排查整改,建立完善安全隐患整改机制,落实整改责任,消除事故隐患,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四是依靠科技,进一步提高安全监管水平。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广运用安全管理新技术,从硬件上做到安全管理更快、更全面、更直接、更有效,从本质上为遏制或减少重特大事故发生提供技术手段,使安全管理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从而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继续在重点渡口码头推广电子视频监控装置,在客渡船上加大GPS卫星定位系统的安装力度,不断扩大监控范围,实现全天候、全方位、多层面监控。

五是健全法制,进一步改善水上安全监管环境。一是必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清理、修改和完善过去各有关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条例,同时废除不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相关制度办法,通过完善水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实现水上交通长治久安。二是根据新形势和水上安全生产特点及发展趋势,积极研究制定产业政策与中长期规划,切实改变安全管理只注重眼前应急,而忽视对未来防范的被动管理状况。水上安全管理既要立足当前,更应着眼未来,具有前瞻性,以增强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预测性和指导性。三是依法强化水上安全管理监察,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维护正常生产秩序。

六是各司其职,严格落实监管责任。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各司其职,切实解决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安监部门作为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督管理部门,要切实担负起水上安全工作中出现的跨行业、跨部门、有着职责交叉的一些问题和隐患的综合协调处理工作,并负责牵头督查督办水上安全隐患的整改。交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辖区内水上交通安全的行业管理,制定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规划,落实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经费,协调解决水上交通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跟踪整改辖区水上交通安全隐患,加强水上安全基础设施建设。航务海事机构要认真履行国家赋予的法定职责,严格水路运输市场准入的行政审批,加强船舶技术监督和检验工作,加强船员管理,杜绝不合格船舶进入水运市场。建立健全水上交通安全监督巡查制度,从严查处违法行为,跟踪整改水上交通安全隐患,务必做到辖区内船舶适航、船员适任、无超载等违法行为发生。乡镇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水上交通安全源头管理,按照一岗双责和属地管理的要求,认真履职尽责,做好乡镇船舶管理、渡口管理和人员管理,坚决杜绝辖区内出现漏管现象。大力排查辖区内安全隐患,特别是汛期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做到有预案、有记录、有排查整改结果。完善汛期水上安全信息通报、报告制度,遇有重大安全隐患,及时上报。航道养护管理部门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大对航道养护管理的力度,按照国家标准设置助航标志,开展航道安全检查,及时疏浚,加大对侵占、破坏航道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航道安全畅通。水利主管部门作为水库管理机构的主管机关,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督促水库管理机构做到水库船舶安全管理机构、人员、经费、措施和责任五落实。加强对渔政监督工作的领导,坚决制止渔船非法载客。同时与防洪机构密切配合,及时准确传递汛期水情信息,使水上交通安全渡汛工作早准备、早安排、早落实。旅游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旅游船舶的管理,按规定办理有关旅游经营许可手续,加强对水上风景区的旅游安全管理,向旅客广泛宣传水上安全知识,使游客自觉遵章守纪。气象部门要加强对大风、大雨等可能影响水上安全的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工作,并及时通报相关部门或予以广泛公告。公安部门依法负责渡口、码头、船舶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查处妨害公共安全和水上交通秩序、破坏水上交通设施的违法行为,切实改善水上安全执法环境。

(六)建立水上交通应急保障机制

从建设平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水上交通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把日常安全监管和防洪救灾工作切实提到议事日程。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预防为主、全力抢险的工作方针和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协同作战的原则,并认真落实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它领导配合抓、部门联系、村(居)委协作的水上安全应急救援体制和防洪救灾措施,落实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责任,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重特大水上安全生产事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抢险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把抓好水上交通安全提高以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位置,深刻认识抓好水上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切实把汛期、冬季、节假日安全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把事故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在防汛预测上预案要全面,责任要落实,在隐患整改上态度要坚决,措施要有力,行动、决策要果断。

二是明确职责,落实责任。认真抓好水上安全生产工作,防止重特大沉船死亡事故的发生,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水上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坚持一把手和企业法人、船主驾长负责制,把水上交通汛期安全生产的责任真正落实到单位、船头和人头,把事故隐患消灭在源头。各涉船村要结合实际认真制定水上交通安全防汛应急预案,明确职责,落实安全责任,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汛期船舶安全渡汛。

三是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对水上交通安全、工程建设领域应急管理的统筹协调,健全完善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归口负责全行业的突发事件信息接报、分析汇总、综合协调、指挥调度、信息发布、信息核查、信息跟踪等工作,不断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构建行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职责明确的应急管理网格化工作机制。

四是积极推进应急管理平台建设。依托省厅交通信息与应急指挥中心,争取将全省水路交通安全监管纳入省高速公路监管网络,切实减少重复建设,整合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共管共用。同时,按照《贵州省水运发展规划(20122030年)》,加大资金争取和工作协调力度,加快推进乌江和其他主要流域的监管系统建设,推进省、市(州)应急监控中心建设。

五是提升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水平。结合海事信息化建设,在充分运用电信、移动短信平台发布应急预警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创新应急预警信息发布的方式方法,着力推进科技与创新相结合,促进应急预警信息发布更加及时迅速,覆盖面广,处置措施有效。

六是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根据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要求,进一步完善《贵州省水上交通事故应急预案》、《贵州省共管库区应急联动机制建设指导意见》,同时结合省厅制定的系列应急管理工作制度,研究制定适应水运系统的应急管理规章制度,促进水运系统应急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七是完善应急救援措施。涉及水域各村(居)委要熟悉各自辖区水域的特点,交安办在汛期要加大重点水域和重点船舶的检查和整治力度,规范水上交通运输违法行为,提高经营者及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抗险自救能力,确保安全渡汛。

八是加强监控预测。由于安顺市库区、河流较多、自然条件差、船舶结构复杂、技术状况差、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和缺乏防汛自救抗险能力,交安办要加强洪水前的监控预测工作,加大现场检查和防汛知识宣传及汛期通报,及早地使辖区内的经营者、船舶业主了解汛期水位变化,使人员、船舶及早离开险情领域和地带,确保人民和财产不受洪水的袭击。

九是完善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县政府成立水上交通安全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水上应急救援方案和具体措施,并组织安顺市汛期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实施;加强应急救援抢险队的统一领导、合理组织人力和物力,实行统一调度;协调、指挥、沟通汛期水上应急救援工作;完成上级部门和领导交办的其它应急救援抢险救灾工作。

五、着力打造绿色低碳循环水运交通

以合理用能、提高效率为核心,以运营船舶和港口生产为重点,提升节能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绿色低碳循环水运交通。

一是提升节能环保监测能力和管理水平。以省级交通环境监测网络平台为基础,构建水运交通环境信息系统子平台和节能减排统计子平台,建立健全水运能源利用统计和碳排放核算体系,提高行业能耗统计分析能力。完善水运节能减排管理制度建设,实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将目标责任逐级分解,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加强节能减排的监督考核。

二是加快结构调整,推进绿色低碳循环水运交通建设。加快水运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提升航道技术等级;加快船舶标准化、大型化建设,优化船舶运力结构;加大岸线资源整合力度,积极推进重要港口码头建设,实现内河港口结构升级。

三是积极推进工程生态保护与恢复。严格按照工程项目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评价专题要求,加强工程建设方案比选,积极推广绿色环保、节能新材料、新产品的应用,采用切实有效的工程措施和恢复措施,减小工程建设和营运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港口工程围填、爆破开挖,航道整治炸礁、疏浚等高强度作业应推广微差爆破、声驱法技术,降低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水运工程尽量减少大挖大填,推进生态护岸和生态缓冲带建设,护岸护坡结合周边环境,采取绿化美化和景观营造等措施,提高绿化率。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监控,确保生态保护效果。

四是加大节能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支持研发推广船舶节能技术,大力推广新型节能船舶、船舶节能新产品、新技术,强化内河港口节能科技创新和推广,推进散货码头皮带机系统节能控制技术的推广应用;鼓励建造符合国家引导方向的先进、高效、节能、环保的示范船舶,将太阳能趸船和LNG船舶投入运营;加快油改电技术推进工作。

五是加强管理,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提升水路运输管理组织水平,强化船舶营运节能管理,强化港口生产运营管理,加强港口企业节能管理,采取政策扶持等措施,引导港航企业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究工作,优化运输船队结构,发展规模化运输,提高船舶实载率。

六是全面开展污染综合防治。实行水运工程设计、施工、营运全过程污染防治,从源头上加以预防控制;加强施工机具、车辆管理与尾气排放检测,减少污染排放;制定并实施港口生产及船舶污染防治方案,完善水运交通污染事故应急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降低污染事故危害。

六、加快推进水运科技与信息化建设

全民创业、万众创新作为国家愿景,不仅是我国经济体新增长动力的引擎,也是我市实现经济转型的主动力。水路运输作为传统交通运输形式之一,低碳、环保、高效市其优势,创新意识薄弱、科技应用低、基础设施低等为其发展劣势。在十三五期,我市水路运输将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心脏,加强实用性、关键性研发组织和引导,利用信息化、智能化引领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建立和完善市场激励机制;以加大科研力度为大脑,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利用科技创新支撑平安水运交通发展;以建设信息化、智能化平台为血液,利用信息支撑协调管理我市水路运输,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服务能力,建立我市水运新形象;以人才培养和任用为四肢,确保我市科研实力和长足的后劲。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

  • 安顺市“十三五”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规划2017-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