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为主题,以实现“四好农村路”为总体目标,以“管养全覆盖”和全面提升农村交通条件为具体目标,按照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坚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输协调发展为基本原则,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理顺并强化各级农村公路管养部门职能,在明确以县级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养护资金渠道基础上,积极利用好“十三五”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有的放矢、集中力量解决农村地区的基本出行问题,促进加快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培育进程,努力构建畅通、安全、协调的农村公路服务网,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效率、更高水平、更优品质的交通运输服务。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发展方式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以畅通主导为重点,适应出行的可通性、便捷性、舒适性、时效性、经济性等越来越高的要求,改变过去公共服务能力与日益增长和不断提高的运输需求的矛盾。切实提升养护管理工作水平,充分发挥现有路网的功能和使用效率。
2.坚持发展方式与保障和改善民生需求相适应。
农村公路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坚持“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的理念,把为民、便民、利民贯穿到养护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坚持建、管、养、运协调发展,在建设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以养护优先,不断增强公路交通服务能力,促进人、车、路、自然协调发展,顺应人民群众对交通出行的高品质要求。
3.坚持管理理念与交通安全至上的基本要求相适应。
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坚持安全至上,既要确保公路设施的自身安全,也要保证公路设施的运营安全,更要保证出行者的出行安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努力提高农村公路交通运输安全保障能力,强化安全监督管理,切实加强监测、应急处置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交通设施和运输服务。
4.坚持创新理念与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实际相适应。
不断提高养护的技术含量和科技水平,加大科技投入和自主创新力度,大力推行预防性养护,建立科学养护决策体系;通过科技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大力推行农村公路专业化养护和机械化养护;加大养护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完善技术体系,实现科学决策,推进公路养护管理的技术进步。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随着安顺市农村公路结构的不断优化、行政等级实现质的改变,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上升至一个新的台阶。农村公路逐步实现管理决策科学化、养护作业规范化、应急救援高效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安全便捷出行服务的需要。最终实现管养责任落实、机构人员配备、制度制订执行、资金筹措管理、监督检查考核的“五个到位”。全市农村公路的技术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安全保障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通行保障能力得到质的飞跃、路网的整体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
2.具体发展目标
(1)全面完成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
——在坚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并重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前提下,落实省交通运输厅、省公路局、市(州)、县人民政府的要求,明确县级人民政府作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主体责任。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监督、考核体系完全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各级政府考核目标。
——在县公路管理所的基础上,乡(镇)一级农村公路管养机构得到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县、乡两级机构设置率达到100%;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市级、县级、乡级三级人民政府考核的比达到100%。
——养护机构人员得到全面落实,养护人员待遇有较大提高,各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在编人员与编制比达到90%以上。
(2)农村公路重点养护项目全面推进
——大中修养护项目:力争利用5年时间推进完成43条路段大中修工程。
——安保工程项目:基本解决县乡三、四级路安保配套缺失的问题,完成50%以上建制村优选通达线路中的村道安保配套设施建设。
——危桥改造项目:实施并完成75座危桥改造项目。
(3)农村公路管养成效显著提高
——农村公路养护实现全覆盖。《安顺市农村公路网规划(2010-2030年)》确定的农村公路全部纳入养护管理范围,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
——维系农村地区生产生活命脉的县乡公路安保工程得到根本保障,安保工程实施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安全防护水平显著提高,公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农村公路技术状况和路面技术状况得到稳步提高。在大量原有村道调整至县乡道情况下,县道好路率提升至50%,乡道好路率提升至40%左右;农村公路中等及中等以上公路比例达到或超过75%的水平。
——全面消除县、乡公路安全隐患,完成约55%的建制村优选通达线路村道的安保配套。
——在大量村道被提升至县乡道的情况下,“十三五”期农村公路县道绿化率维持在40%左右水平,乡道绿化率维持在15%左右水平,村道绿化率力争达到10%的水平。
(4)农村公路管理水平整体强化
建立符合安顺市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正常化和规范化。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保护、路政管理、超限运输治理。
——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得到有效建立,初步建成农村公路信息化管理系统,逐步提高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水平。
——养护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的比例达到100%。
——到2020年,启动并初步建成农村公路应急保障体系。试点建立起县级为主体的农村公路养护应急中心。在应急方面,30公里半径内应急救援响应时间不超过20分钟,到达时间不超过1小时;在养护方面,支撑试点拌合站50公里半径内的养护任务,逐步引导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规划化,初步实现养护的机械化,大幅缩减辐射区域内的养护工程和小修保养工程的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和运输成本。
——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集渠道,增强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公路管养资金保障能力;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资金、安保工程资金得到高效使用,各年度小修保养资金实现全面落实。
——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力度得到加强,农村公路路况日益趋好,路产、路权得到有效保护。
——培育并形成竞争有序、保障有力的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市场。
二、主要任务
“十三五”期,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将重点要做好“两个落实、一个创建、两个推进、两个提高”的工作,具体如下:
(一)全面落实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先行条件是全面落实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内容,核心是明确职责和任务。“十三五”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阶段,全市应着力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积极推行“县乡公路管养分离”和“市场化”养护制度。根据国办发〔2005〕49号、黔府办发〔2007〕73号、黔府办发〔2011〕92号等文件要求,在明确县级人民政府作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的基础之上,具体做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五项落实。
一是落实责任。黔府办发〔2011〕92号等文件要求,市、县、乡三级均设公路管理部门,既负责管理又负责养护组织,统一名称、统一职责,实行市(州)检查、县(区)考核、乡(镇)管理、村负责,群众季节性养护和农民合同日常领养相结合,四级养管一体化体系。即,县道及乡、村道油路小修保养依托县(区)公路管理所进行养护;乡、村道泥路小修保养以乡镇交通运输管理站养护为主,个别条件许可的村道泥路由村委会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组织沿线村民进行,并由乡(镇)交通运输管理站提供技术指导。
二是落实机构和人员。积极争取地方人民政府的支持,落实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建设及人员配备,落实机构职责、人员和编制。明确级别待遇,市公路处为副县级,县(区)公路管理所为副科级,有条件的县公路管理所实行参公管理;根据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发展,按照每人管养20公里的定额标准明确县乡两级农村公里养护管理人员,并通过提高机构人员待遇和落实办公经费等举措,吸引专业管养人员;配置专门农村公路路政执法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落实办公经费和路政管理费,并按平均每个县(区)至少30个路政管理人员的标准进行配备。
三是落实督查。建立起完善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系,督促各县出台相应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细化资金落实方案、出台相关标准和规范。建立专项督查制度,引导各级政府充分重视,强化改革落实情况督查。
四是落实考核。各级地方政府在加强监督的基础上,出台全面推行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纳入地方政府考核的管理办法,实现市(州)级政府对县级、县级对乡镇、乡镇对村的制度化考核,考核指标应做到科学、合理,实现考核评价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五是落实奖惩。落实奖惩制度、严格责任追究,达到管之长效。要建立并严格落实各级管理部门领导成员责任捆绑定点帮扶制度。明确考核奖惩制度,针对考核不合格单位实行通报批评、主要负责人追责的办法,针对超额达标的单位和个人实行一定的奖励,充分调动各级地方政府的工作积极性。
(二)严格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
1.明确各级财政对于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职责
严格按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精神,进一步明确并落实各级财政承担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责任。农村公路属于公共产品的范围,政府负有筹集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的责任。各级人民政府根据事权划分,将农村公路建设及养护纳入各级地方财政,统筹安排,明确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的政府责任。养护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基本满足养护需求。
作为农村公路养护主体,提高县级人民政府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同时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配套能力。通过激发各级地方政府配套投入的积极性和社会各界及沿线群众投入农村公路建设的热情,真正形成财政投入、贷款融资、社会捐助、群众筹集、投工投劳、市场运作等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格局,以此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农村小康路建设的合力。严格执行将农村公路小修保养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证预算资金的足额到位。
2.继续推行多方筹措农村公路养护资金
针对未来农村公路建设、管理资金政策的不确定性,继续推行多方筹措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方面,改变全市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来源过于单一的现状。一方面,尽最大可能争取国家和省财政资金支持,同时除国家安排的计划外,加大专项资金以外一般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争取加大路网结构改造资金的投入力度,保障推进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安保工程及灾害防治工程的实施;另一方面,争取将返还公路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营业税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专项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作。
3.提高地方人民政府对农村公路小修保养补助标准
进一步提高地方人民政府县、乡、村道农村公路小修保养资金补助标准,确保农村公路养护质量和养护率的提升。“十三五”期间将县、乡、村道的最低养护资金标准提高至:县道油路每年每公里12000元,县道泥路每年每公里8000元,乡道油路每年每公里8000元,乡道泥路每年每公里5000元,村道油路每年每公里3000元,村道泥路每年每公里1000元。
(三)创建“管好、养好农村路”示范县
推进“四好”农村公路是“十三五”全国农村公路工作核心任务,针对交通运输部“组织开展‘四好’农村公路创建工作,制定加快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发展的意见,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的方式,全面促进农村公路交通的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全市未来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是要对接好国家和省级层面开展的“四好”农村公路的相关工作。
“十三五”期,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方面,着力在全市范围开展“四好”重要环节的“管好、养好”农村路的试点工作:选取条件较好的西秀、平坝、普定做为先期典型示范县(区),并从中选取共计10个乡镇作为典型示范乡(镇)。通过试点工作积极引导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向纵深发展,发挥试点地区在农村公路养护方面的示范、试点的标杆和带动作用。
试点工作重点主要围绕深化管养改革、创新管养模式、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市场化为核心开展相关工作:
一是在2017年前率先完成示范地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改革工作,实现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养护资金到位的全面落实。
二是西秀、平坝、普定探索性实施“片区”管养,打破行政区划,根据道路在路网中的重要程度、车流量划分管养等级。
三是农村公路大中修等专业性工程,逐步通过县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专业化养护队伍承担。有序推进基层养护作业单位向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企业化方向发展,参与养护市场竞争。
四是示范乡积极推行领导干部领养、一般干部认养、村干部承养、村民“一事一议”共养等日常养护模式。村级层面将村道纳入村级公共财产,把维护路产路权列入“村规民约”,村道养路员也是路政协管员,协助上一级路政做好调查取证和处理工作。
(四)重点提高农村公路安全保障水平
1.严格排查,逐步解决境内县乡道安全隐患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十三五”期完成乡道及以上行政等级公路安全隐患治理。深入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关于做好现有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数据采集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建设“公路安全隐患基础数据库”的同时,严格排查并核实全市农村公路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到不疏忽一条信息,不遗漏一处安全隐患,完成“公路路网结构改造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工作。
全面实施并完成安顺市县乡公路“安保工程”18983处,其中国道13处、省道1470处,县道7858处,乡道9642处。2017年底前,全面完成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重点路段农村公路的安全隐患治理。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乡道及以上行政等级公路安全隐患治理。
2.分步实施,开展建制村优选通达线路安保工程建设
根据交通运输部“十三五”期农村公路工作和扶贫工作的主要思路,进一步加强建制村优选通达线路的安保配套设施建设。针对我市境内建制村优选通达线路规模较大的问题,结合全国农村公路专项调查数据库,“十三五”期着力按照分步实施、主次分明的原则,集中力量解决重点扶贫地区和重要资源产区的建制村优选线路的安保配套工程。
力争在“十三五”末期,完成约车640公里建制村优选通达线路村道的安保配套设施的配备工作。
3.严格保障,持续落实农村公路灾害防治工程
通过农村公路灾害防治工作应急保障机制,提高全市抗灾害能力和事故应急救援能力。针对因自然灾害或事故等原因导致的路基、路面影响道路安全的情况,持续投入资金和项目进行支持,保证安全。
(五)统筹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建设
1.科学排序,集中力量推进县乡道大中修工程
针对未来五年全市农村公路大中修养护资金仍将趋紧的情况,需要集中力量,推进重要县乡公路大中修工程。
一方面,开展重点项目的科学排序。“十三五”全市农村公路的重点是县乡公路的大中修工程,优先开展并落实一批与矿产资源、旅游资源、重点乡镇相衔接的重点路段和路龄超过8年以上的县乡公路老旧路段的大中修养护工程。具体由县级交通部门负责对县道和主要乡道实施专业化养护,集中力量排查。
另一方面,针对招投标流程加强质量监督和审查。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流程,严格考察施工单位机械设备及人员配备,加大对拖延工期等行为的处罚力度,从源头上控制;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派出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质量监督,定期汇报施工进度,行业主管部门开展不定期检查,如发现用料以次充好或其他质量问题,需对工程费用按一定比例进行扣除。
2.消除隐患,推进危桥改造工程和隧道治理工程
为消除隐患,通过对境内重点五类危桥、隧道进行改造和治理,实施部分农村公路新建桥梁的工程,加大灾害防治资金投入,应对灾害的能力逐步增强,农村公路的安全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大幅加强。分批分类逐年完成五类危桥重建和四类危桥的加固任务,集中对桥墩桥台出现开裂、基础开裂、基础损坏、承重结构开裂断缝等问题进行处置和改造。为最终全市消除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提高农村公路安全和通畅程度提供基础支撑。
(六)提高农村公路应急养护装备水平
1.逐步推进县级养护应急中心的建设工作
为保障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高效发展,在全市范围逐步推广以养护作业和应急保障为功能主体的县级养护应急中心建设。
“十三五”初期优先选取平坝、普定、镇宁等具备条件县(区)开展县级养护应急中心试点工作,推进以农村公路管养拌合站为平台,实现区域养护资源的集约化,降低材料成本,整合机械设备,提高养护质量。到2017年,根据三县试点工作的开展效果,适时向全市进行推广。
工作的开展要做到项目与政策捆绑推进。各县(区)实行政策“松绑”,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通过简化相关审批手续等手段,鼓励社会资源参与养护应急中心的建设,努力引导和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和应急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日常化、机械化。
2.确定符合安顺养护特点的农村公路养护机械配备清单
安顺全市处重丘地区,农村公路情况复杂,决定了农村公路养护设备须具有“小型化、低价格、多功能、易操作”等特点,集铣刨、切割、摊铺、碾压、挖填、装卸等功能于一身,满足农村公路的大、中、小修养护任务的需要。由县、乡两级农村公路管理部门共同研究确定适合本县(区)养护特点农村公路养护机械配备清单,以此作为标准,实现未来农村公路养护设备购置的有的放矢。
3.依据里程、等级、路面路基结构等配备养护设备
考虑到我市农村地区多山、公路条件差等客观因素,参考《公路养护技术规范》中每100公里配备表中的标准,同时根据原养护道班的养护经验,确定农村公路养护机具以50-80公里左右公路里程为最佳配备里程,配备机械设备包括:沥青拌和机、沥青储存罐、沥青摊铺机、双钢轮压路机、装载机等中修设备;沥青洒布车、液压挖掘机、切割机、冲击夯、平板振动夯、小单缸轮压路机、液压动力站、双排座运料车等小修保养设备等。
4.落实农村公路养护机械设备购置资金
作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主体的县级人民政府应积极筹措农村公路养护机械设备资金。可采取地方自筹为主,积极开拓市场化运营的方式,统筹考虑,甄别对待。通过加大养护设备和应急设备的资金投入,更新养护应急设备,推动农村公路养护技术和应急手段的升级。同时,鼓励有条件地区,采取企业投入购置设备,县级财政提供设备维护资金的方式解决养护设备购置和维护的问题。
(七)推进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体系建设
完善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体系建设,明确路政执法权限。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机构,落实人员编制,统一各地区的路政执法大队、中队的名称和级别。
大力推广县统一执法、乡村协助执法的工作方式,建立县、乡两级路政管理联动机制。明确对乡道、村道的路产路权保护、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管理、路政违章处罚等规定,使村道公路的路政管理达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高路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加大路政执法宣传力度。通过公开招聘和进行专业培训的方式,加强我省农村公路路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在提高人员业务素养的同时,还需加强公路法律法规宣传的工作力度,培养公路沿线村民和相关单位的法制观念和爱护公路的自觉性。
推进路政执法纳入各级政府考核,加强路政补助资金投入。通过将农村公路保护纳入地方政府考核,督促各级政府充分正视农村公路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形成市政府、县(区)级政府和乡(镇)政府的三级考核机制。考核重点应侧重于超载超限治理,公路用地、公路建筑控制区及公路附属设施的管理和保护。
三、重点工程及实施安排
“十三五”期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主要推进养护工程、安保工程、改建工程、小修保养等建设工程项目,同时加强相关养护设备的配备。预计“十三五”期间,全市共计投资20.98亿元,其中争取中央投资9.22亿元。具体如下:
(一)养护工程
“十三五”期间,全市将安排完成464.568公里,共计43条路段的县乡公路大中修工程。大中修养护工程投资总额约需4.34亿元,其中利用燃油税返还资金2.45亿元,地方配套资金1.76亿元。
(二)安保工程
1.生命防护工程项目
根据交通运输部要求,重点解决边坡、边沟、路域环境整治,标识标线处置,交叉口综合处置,加装防护栏、警示诱导设施处置等项目。着手实施并完成县乡公路“安保工程”5211公里,处置安全隐患18984处,预计总投资约需9.67亿元,其中中央投资5.7亿元。
2.建制村优选通达线路安保工程建设项目
实施建制村优选通达线路安保配套工程建设项目642.83公里,共计投资1.15亿,其中申请中央财政对扶贫地区支持资金7071万元,地方自筹约4500万元。
(三)危桥、隧道改造
“十三五”期间,实施危桥改造项目74座,共计投资5835.83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对扶贫地区支持资金3696万元,地方自筹2140万元。
(四)灾害治理
针对此前归属农村公路管养,在调整为国省道后的路段,仍作为安顺市农村公路的管养范畴。“十三五”期间,重点消除G320、G321新国道和S105、S210、S211、S212等新省道上存在灾害隐患,治理里程约137.5公里,预计投入3438.4万元。